副刊

賽馬會中華文化藝術科技劇場計劃「書法」— 中華文化教育社區工作坊


進念·二十面體去年啟動了「賽馬會中華文化藝術科技劇場計劃」,舉辦一系列有關中華文化的劇場項目,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人士探究如何融合現代科技,以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與智慧。

計劃團隊一連兩日於7月11及12日在大館舉行「書法」— 中華文化教育社區工作坊。國際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博士、中國書法家徐沛之博士,聯同劇團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與教育界及公眾人士,分享以玩耍方式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好讓學生養成學習文化藝術的習慣;胡更為學界提供不同文化藝術學習主題與實踐的建議,以配合教育署即將推出的小學人文科當中的中華文化教學。

由波普藝術至反思傳統
獲獎無數、國際著名藝術家及設計師靳埭強博士,在講座中分享中國書法與其創作的關係。「年少時,我尋找富當代精神的創作工具,後來發現中國文化很重要,所以將先輩遺下的智慧創新再用,在自己的設計中加入中華文化元素。」靳博士展示了多個融匯中國書法、水墨畫,和現代設計的作品,反映他由波普藝術至反思傳統的思路歷程。靳博士也分享了教授孩子作畫的心得。年前,他教導外孫女兒水墨畫。第一天學畫魚,便帶著外孫女兒細看池中游魚;畫落花,便在孩子跟前拋花瓣,一同觀察花瓣墜落;公孫兩人到公園拾落葉,了解色彩的生命及變化。靳博士外孫女兒的倉鼠水墨畫作,最得席間觀眾歡心,「她想畫倉鼠,那就讓她畫⋯⋯教導孩子創作,需要賦予参與和選擇權。」他一臉笑意地介紹自己那由外孫女兒「指導」下完成的倉鼠畫作。「天真瀾漫是我師。」靳博士強調,與其說自己教導孩子,不如說向孩子學習。

理解古人寫字邏輯
「學生需要了解書寫的道理。」書法家徐沛之博士於第二天的講座中,指出坊間一般人教授書法時的謬誤:純粹要求字的筆劃與摹帖相同,沒有真正理解古人寫字時的邏輯。「古人每天抄寫那麼多字,怎會在轉角那點上打那麼多圈?」他認為選用合適的工具,如大小與臨摹帖配合的毛筆、吸水度與臨摹帖相近的紙、適合學生性情的帖、以至端正的坐姿,和令手臂手腕能有效活動的執筆手法,對學習書法都非常重要。不過,要寫得出色,更在於「能否讓學生養成學習書法的興趣。」

對文化藝術產生感情
「教育是教導習慣。」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提出,學校應恒常化地教授文化藝術,將之與學生的生活連繫,令學生對文化藝術產生感情,讓學習成為習慣。胡向在座教育界人士介紹進念過往透過沉浸式藝術科技的創新形式,如2022年時舉辦的創意遊樂劇場《荔枝WOW》,學生便在玩耍及觀賞節目的過程中學習中華文化,該活動更同時與生活空間產生關係、與社區互動,有效幫助學生對主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他預告劇團在8月14至18(三至日),將於元朗劇院舉行由靳埭強博士参與策劃及徐沛之博士作為書法顧問的《兒童創意藝術科技營》,促請有興趣人士可從速報名。詳情可到
https://zuniseason.org.hk/programme/jccat-calligraphy/ 網頁瀏覽。

個人頭像照片

浩楠

Stars-hk 創辦人, 希望建立一個只談專業, 不談八卦的娛樂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