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O財經|與主席對話 | 李秀恒: 體育產業前景可期
近年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民眾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各種健身房、健身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部份一、 二線城市還出現按使用時間收費的「共享健身房」,以滿足上班族運動需求。
有分析認為,雖然內地體育產業發展較西方國家晚,但市場發展空間十分龐大,估計按照目前發展速度,到了二○二五年,內地體育產業總規模將會超過五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一股重要力量。
以近幾年內地興起的馬拉松熱潮為例。自從中國田協於二○一五年初,宣佈全面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手續,簡化准入程序後,內地馬拉松賽事由二○一五年的一百三十四場,激增到二○一八年的一千五百八十一場,增長達十倍;參加人數亦由一百五十萬人次,增加到超過五百八十二萬人次,上升近三倍。
同時,內地許多城市亦藉着舉辦馬拉松賽事的機會,推廣本地文化、旅遊和特色產業,推動本土經濟增長。以廈門市為例,通過舉辦馬拉松賽事,去年不但為全市帶來近三億元人民幣經濟收益,僅參賽的運動員,就為當地的酒店、飲食等相關產業貢獻了約二千七百萬元收入。廈門的環島路亦因景色優美,被媒體稱為「最美馬拉松賽道」,成功提升廈門城市形象。
本月初剛出爐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要在推動全民健身的同時,把體育產業發展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中期目標是在二○三五年實現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的目標;而到了二○五○年,建成全面現代化的體育強國,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居於世界前列。
事實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一四至二○一七年期間,中國體育產業年均增長逾百分之二十四,正處在快速發展和上升期,現在又得到中央政策支持,體育產業前景可期,相信香港亦可從中獲利。因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願景,已寫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之中。香港在出境通關、體育醫療及體育培訓方面,都有與國際接軌的優勢,若可把握機遇,或能在增加本地產業多元化的同時,亦為經濟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新亮點。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