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入冬迫爆急症室及床位

冬季將至,除了流感病毒肆虐外,更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COPD)活躍的季節。每年均有不少慢阻肺病病人受天氣影響而紛紛到醫管局醫院求診,令急症室求診數目大增,加重了醫院病房負擔。

慢阻肺病將成全球第三大死因,入冬迫爆急症室及床位
慢阻肺病(COPD)是一種持續性的呼吸道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氣管會變得狹窄,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而此病主要由兩種疾病構成:分別是支氣管炎及肺氣腫,亦是香港常見肺病之一。根據醫管局數字顯示,入冬後每月平均有超過1,500名慢阻肺病病人1因病情轉壞而需經急症室入院留醫,令入院率急升至第二位1。在2015至16年一月至三月的平均氣溫下降了1.6度,而慢阻肺病病人的入院人次大幅上升了6%,增加了1,400的入院人次。因此証明低溫對慢阻肺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響。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目前全球約有2.51億名慢阻肺病患者2,預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而死亡的人數會在十年內增加 30%2,世衛更預測慢阻肺病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3,情況令人關注。

吸煙為慢阻肺病主要成因
此病是香港常見肺病之一,2012 年,全港約有一萬名確診慢阻肺病,當中有近三成患者因急性發作而轉送到急症室並死亡。4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呼吸系統科專科廖頌雅醫生指出吸煙為慢阻肺病主要成因。而「非吸煙」的成因主要包括長時間在工作環境吸入污染物如煙塵、化學物或二手煙、先天性蛋白質酵素不足加上三十至四十歲後的肺功能開始衰退,也能增加患上慢阻肺病的風險。其病徵如長期咳嗽、多痰、呼吸困難,甚至出現體力及活動能力下降的情況。

入冬高危 對抗慢阻肺病四大對策
對策(一)立即戒煙:
根據香港醫護聯盟公佈首個「慢阻肺病病人吸入式藥物使用情況調查」中指出,仍有約三成患者在染病後繼續吸煙;事實上,煙民中約有百分之廿五患有慢阻肺病,比非煙民高出四倍機會患上此病,可見戒煙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關鍵的第一步。

對策(二)預防感染:
除了戒煙之外,勤洗手、規律運動及注射疫苗均能有效地預防感染疾病。

對策(三)正確用藥:
慢阻肺病病人的肺部組織及功能在患病後不會復原,故此以預防及治療急性發作為主要治療目標,而當中主要藥物為長效吸入式氣管舒張劑以放鬆氣管肌肉,擴張氣管;及在病情突然惡化時使用的短效吸入式氣管舒張劑以即時放鬆氣管,迅速減輕氣喘症狀。亦有口服藥物如化痰藥、抗生素等以舒緩病徵。

鑒於急性發作可對肺部造成不可逆轉的創傷,更會增加死亡風險。過往,醫生一般會處方病情嚴重及經常急性發作的患者使用吸入式類固醇(ICS),但其副作用甚多,包括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甚至增加患上肺結核及非結核性分枝桿菌肺病或肺炎的機會。

有多個大型國際研究指出5,6,不論是病情穩定或頻密發作的患者,長效雙效氣管舒張劑已能有效控制病情,預防及治療急性發作。

對策(四):運動鍛鍊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物理治療師蕭玉儀女士指出一般慢阻肺病患者均誤以為運動會使病情加重,而刻意避免做運動。但其實避免運動反會讓身體素質更差,嚴重的更會因缺乏運動而失去身體活動的能力;因此,正確地進行運動鍛鍊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呼吸短促、改變患者的感覺、呼吸模式和日常活動功能。當然運動的強度及持續時間需按自己能力而逐漸增加,有需要的話亦可與醫生討論並進行運動(心臟)壓力測試。

由於慢阻肺病患者在調節氧氣輸入方面存在困難,故無法在做運動時滿足氧氣需求的增加,所以蕭女士在會中介紹的噘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均有助慢阻肺病患者調節呼吸;蕭女士亦建議病者可訂立運動計劃,如一星期應做三至五次、分別有至少二十分鐘的帶氧運動和肌肉強化運動,而運動前後亦應做一些熱身及緩和的伸展動作;期間亦可用一些血氧儀、血壓計或運動日誌來記錄及監控自己身體狀況。此外,蕭女士在會中分享了拍痰法,以促進患者在病情復發時咳嗽排痰,暢通氣道,減輕病情。

首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者吸入器使用調查 6成病人擔心錯誤用藥,甚至因吸入過多而增加死亡風險
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黃敏兒女士公佈首項「慢阻肺病病者吸入器使用調查」,指出超過六成是七十一歲或以上的病者,當中超過八成的是男士,並於公立醫院或診所治療。黃女士表示大部份受訪者在患病前均有吸煙,但有近三成人於患病後仍繼續吸煙,情況令人關注。

結果同時顯示,超過七成病者現正使用或曾經使用吸入式藥物,惟藥物種類繁複,有七成病者在初學習使用吸入式藥物時遇到困難,有六成病人甚至沒有信心可吸入所有份量,擔心會錯誤用藥,甚至因吸入過多而增加死亡風險。因此若醫生建議使用吸入式藥物作治療時,病人會以「有效減低症狀和預防急性發病」及「能得知所有藥物完全吸入」為兩大主要考慮因素。

錯誤使用吸入器 恐致急性發作
另外,廖醫生亦指出有研究發現患者錯誤使用吸入器的情況可高達五成,有機會影響病情導致急性發作,為肺部造成不可逆轉創傷;因此,選擇適當藥物及合適吸入器,並能掌握使用吸入器正確技巧均能有效管理病情。

廖醫生介紹指乾粉吸入器(DPI)、定量吸入氣霧劑(MDI)及軟霧吸入劑(SMI)為三款最常見的吸入器,病者可根據病情及使用技巧能力和習慣與醫生商討,有助選擇合適的吸入器。使用時,應留意是否已吸入正確劑量的藥物,如在計量器中查看剩餘容量或紀錄使用次數。另外,使用單一劑量乾粉吸入器後,應確認膠囊內是否有殘留藥粉。而使用吸入式類固醇的患者亦應在用藥後漱口、並注意手與呼吸間的協調。

廖醫生指出在使用吸入器時,除了要正確使用外,患者也要確定藥物是否完全吸完 ,否則便有機會增加嚴重發作的風險。由於長效吸入式氣管舒張劑為預防病發藥物,而此類藥物需長期使用才能發揮其預防病發之效。因此,廖醫生建議就算病者情況好轉,亦須每天持續、適當地用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或次數;特別在入冬前更要穩定病情,以防惡化。

個案分享 : 黃先生
會中亦邀請了現年七十八歲、患有慢阻肺病的黃先生,他在年輕時吸煙多年,但在五十多歲時因患上冠心病而決心戒煙。約於四年前,他開始發覺在行斜路時感到氣喘,於是他便向醫生求診,並在政府醫院做吹氣測試及磁力共振,結果發現患上慢阻肺病。

由於當時他只剩下六成的肺功能,醫生便同時處方了多種吸入式藥物;但他使用後無法打開藥盒觀察是否仍有藥物粉末殘留,無法確認是否已吸盡藥物,故他一直對用藥成效存疑,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偶然會「吸多兩啖」或斷斷續續地用藥,在有需要時才使用。直至上年冬天時,他終感染了綠膿桿菌而急性入院。綠膿桿菌是引致本港慢阻肺病患者急性發作的最常見細菌之一,患者症狀通常都會較為嚴重,除咳出綠色濃痰外,很多時連行走一小段路程也會非常氣喘。發病期間,黃先生每天均需到私家醫院注射抗生素針,雖然最後順利痊癒,但已花去一大筆積蓄。

黃先生鼓勵慢阻肺病病者入冬時需要特別注意自己身體,同時亦要堅持繼續用藥;他亦很樂意嘗試一些有聲色味的新式吸入器─可讓患者在吸藥時發聲,吸到藥物後嚐到甜味,更能打開藥盒觀察藥物粉末有否殘留,以確保自己能更有效和安心地服用藥物,避免服用錯誤或過量而增加死亡風險。

香港醫護聯盟
是全港首個以聘用癌症康復者為主的的社會企業,以集合,聯系及推動各非牟利組織、病人組織、醫護機構、醫護界專業人士及團體等相互合作,協作各種型式不同的推廣健康教育,醫療知識傳遞、提倡社會公益等項目,達至參與機構、病人、市民、職員(癌症康復者)及整個社會的多贏局面。

廖頌雅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普通科醫生

蕭玉儀女士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物理治療師

個人頭像照片

浩楠

Stars-hk 創辦人, 希望建立一個只談專業, 不談八卦的娛樂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