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美」是客觀或是主觀的呢?

145

時不時會聽到一些爭論,A君說「我認為這個設計就是最美的了。」B君卻說「不,你說的這個設計不夠美,那個設計才更美,很多人都在用,不信問問別人」然後爭辯一番,究竟美有沒有客觀標準的呢?

藝術、語言

我試做個比喻,藝術、設計就好比語言,聽得多、模仿得多、學懂了背後的文法,就自自然然懂得說話、作詩及分辨。只不過語言自小就接觸,而且是主流的科目;但藝術及設計則不同,尤其在香港,這不是主流學科也不被廣泛接觸,所以不是人人都懂,需要經過訓練以培養美學。但經過訓練又是否就一定懂呢?情況亦就像學外語一樣,有語言天份的人,不用上課單靠聽得多,自學就懂外語;沒有語言天份的人,就算學許多年,都未必懂外語,更遑論寫作外語的詩詞。

藝術詩人

藝術設計就是圖像的詩人,每一種顏色、線條、比例其實都是「外語」,同義字用多了就冗長,文法用得不當就錯了語句甚至意思,懂得的人一看就知道那裡出錯,句子和諧不和諧。又例如,如果兩人都是只懂一點點法語,在爭論誰說法語說得正宗是沒有意思的,可以沒完沒了的爭論,因為大家都沒有絕對的標準或權威,但法語老師一聽就知道誰的說得更標準。但如果問法語老師為何我說的不標準?那個才準確?怎樣去解釋呢?錯了就是錯了,很難用理性分析怎樣錯,有些文法、語調是這樣就是這樣,解釋不了。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藝術設計太抽象了,很難去量化。這隻色深了、這個比例闊了、這條線太寬了,這色點解深了就不好看呢?深了多少呢?要淺多少才好看呢?為何覺得寬了呢?我覺得是太窄了不可以嗎?這些爭論沒完沒了的。究竟設計、美學有沒標準呢?

美學是一個學科,在西元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已經提倡「美是和諧與比例」之美學觀。之後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都有從美學角度進行批判。美學是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去驗證的,學懂了就會用圖像去表達。就像學外語,學懂了就會說,但問題是,學懂了不等於會作詩詞,這又是另一個層次。出色的藝術家、設計師就是圖像上的詩人,有內涵、有品味。

美並非全然客觀亦非全然主觀

我中肯的說,美並非全然客觀亦非全然主觀,問題是你用什麼尺去量度。例如「黃金比列」是客觀的,但「口味」就是主觀。日落的美是客觀的,但亦可以因為個人心情、經驗或口味不同而主觀地否認的。

而我覺得,美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最美的比例、顏色、風格。口味、潮流會因經驗、時間而改變。而另一重點是擺放的位置是否適合及和諧。正如一件很美的藝術品放在滿佈雜物的房間就會失色,但若果放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庭位,頓時顯出它的美了。

美學是有主觀亦有客觀的部分,要適當地平衡。而設計師應如何自處呢?說實話,設計是服務人的行業,你所提供的服務「客戶滿意」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