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上海媒體看片會 陳可辛現場解說互動
5月8日,由陳可辛執導,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主演的《中國合伙人》在上海進行了點映,陳可辛到場為影片加油助陣。他表示,這段經歷是他的親身體會,餐廳服務員的壓榨與好心英國老人的鼓勵,他都一字未改的搬進了片中。
記者:張耀文
陳可辛表示:「影片的創業故事其實並不是只是針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部片子代表‘70後’,‘80後’,‘90後’。只是改革開放那個時間段這樣的故事湧現的比較多。三十年以後,也會有電影講述現在的你們的拼搏。」 而讓觀眾們們動容的,又何止是這段無數海外游子的真實寫照。為考托福,為拿簽證,成冬青(黃曉明飾)背字典的癲狂,一次次被拒簽的崩潰,王陽(佟大為飾)燒掉英語書後的剪發,成千上萬的學生打著電筒上課。一個個橋段,一句句經意或者不經意的對白,都拉扯出了觀眾心中曾經的夢想。如果說近期的大熱電影《致青春》從女性視覺出發描述女生們之間的友誼,和各自對愛情的苦苦追求。那《中國合伙人》卻截然不同,講述的是三個男人為了事業的辛酸打拼和瘋癲,涵蓋奮鬥、友情、出國夢、青春等諸多能引發觀眾共鳴的東西,自己並不願給影片圈定任何標簽;而如果說趙薇《致青春》主打「青春」概念的話,《中國合伙人》應是主打「成長」。
故事情節是導演親身經歷
《中國合伙人》講述了英語教育培訓機構新夢想的成長經歷,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具有「土鱉」特質,被大學辭退後創立新夢想,拉來佟大為飾演的「泡妞高手」王陽合伙,鄧超飾演的「海龜」孟曉駿從美國歸來,他們一同奮鬥……影片洋溢著關於夢想的正能量,堪稱一部「打了雞血的勵志片」,在懷舊音樂的烘托下,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校園、出國熱、留學生活等的展示,能引發一批觀眾的感同身受。現場,一對前來觀影的上海老年夫婦,站起來對陳可辛大加贊揚,稱影片細節真實,「裡頭孟曉駿在國外打工的經歷,和我家兒子真的是一模一樣,他也是在餐廳打工,被瞧不上,而傳回給我們的消息都是只說好。看了真的特別有感觸,當然,我兒子現在事業還挺成功,這和電影裡的也是一樣的」。對此,陳可辛坦言,美國留學那段經歷,也正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孟曉駿很像一個美國人,非常純淨。很多人覺得香港人很雞賊很勢利,其實香港人有什麼都放在台面上,從不玩陰的。孟曉駿就是這樣。三個角色中,我最懂的就是孟曉駿!」
陳可辛回憶,32年前的一天,他早上五點起床梳洗,想留最好的印像給簽證官,覺得這一天會影響自己的一生,「鄧超演的孟曉駿出國時說‘我再也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我沒說過,但那確實是我的心境,當時我覺得我肯定會成為一個美國人。片子裡,孟曉駿說自己覺得惟一不能做不了的就是美國總統,因為美國總統必須是在美國出生,這話,我倒是真的說過。那時,我也有美國夢,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孟曉駿被實驗室辭退後,到餐廳收拾盤子,更是原樣照搬了陳可辛自己的經歷,「我對孟曉駿這個角色,有一些純個人的牽掛,因為他的成長軌跡和我的經歷很像,包括在美國打工時,做的都是連小費都沒資格拿的bus boy(餐廳勤雜工),我在餐廳做bus boy,小費要從waiter(服務生)的收入裡分。片子裡有個老太太瞞著苛刻的服務生偷偷給孟曉駿小費,當時真的有一個英國老太太給過我20美元,這對1981年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數目」。
而拍到孟曉駿意氣風發地走在紐約街頭那場戲時,陳可辛更是在時代廣場哭得不行。陳可辛告訴記者,新片起用了三個內地一線男星,但自己此前對他們的了解並不多,如今回頭看,發現演員選擇不能再合適了,「我無法想像,如果不是這三個人演了對應的角色,這部片子會是什麼樣。他們自身的氣質,和他們飾演的角色本身,都特別契合」。
影片凸顯勵志色彩
《中國合伙人》中,鄧超、黃曉明、佟大為等不少真摯動人、痛哭流涕的戲分,令人印像深刻。陳可辛說,只要稍微留意他的電影,會發現男人哭戲還不少,都是哭到淚奔,這可能和他自己是個愛哭的男人有關系,「我平時就挺容易哭的,我在電影裡可能下意識地也會讓男人哭,這樣能顯得我還算是比較正常的男人。事實上,我一直覺得,男人哭起來還挺美的,就算哭得沒有形像也能打動人。這次,為了電影去找徐小平(新東方學校創始人之一)聊,徐小平也是個很容易哭的人,每次說到一半,都會要求停下來哭一會,然後接著講」。
此外,名模杜鵑飾演的成東青夢中情人的角色,也延續了陳可辛本人對女人的一貫認知,有點冷傲、有些無情,「女人不都是這樣的嗎,這是我作為男性角度對女性的認知。我從來都覺得,女人要比男人理性」。陳可辛坦言,上一部電影《武俠》在票房、口碑上的「滑鐵盧」令他錯愕,這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國合伙人》的回歸,新片傾注了自己最發自內心的情感和精力,「吳君如看完《中國合伙人》和我說,這些年你不用進步的嗎?裡頭從衣服、裝飾到音樂、女人,不都是你自己喜歡的嗎!是的,我就是這麼一個懷舊的人,在我還是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就喜歡這些看似要很有經歷的人才會喜歡上的東西。懷舊,從來都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通過一部文藝作品到另一部文藝作品,就天生喜歡上了那些有豐富人生閱歷的東西」。
片尾的一句「他們的故事,或許也是你們的故事」之後,馮侖、王石、俞敏洪及老干媽等一代中國成功商人的青澀照、近照出現,令影片出現指向事業成功的正能量勵志色彩。陳可辛介紹,影片有借鑒新東方學校創業故事的成分,但他在劇本階段盡量規避「對號入座」,這樣才能不考慮所謂當事人而擁有更多創作自由;把俞敏洪、馮侖等照片加在片尾,是影片後期制作冒出的新想法,「或許有人認為這樣顯得太主旋律了,但這是我有意為之,創業故事總會有很多面。我不願做成《社交網絡》那樣的東西,關於人性黑暗的東西,我沒有更多想表達的,這次,我就想渲染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