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介] 鐵達尼號3D
導演占士金馬倫1997年的大作《鐵達尼號》在2012年化身成為3D版重現大銀幕,適逢今年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相信是次賣點並非人所共知的劇情,而是想透過電影帶領觀眾走進時光隧道,重溫15年前的細緻感動。
文:絲絃
說到電影中的3D,雖是經由300多位電腦工程師,耗資1800萬美金,花了超過一年時間加工而成,但始終這種3D本身是從2D的電影菲林中提煉出來,當然不要抱著觀看打正旗號3D製作的《阿凡達》或《反斗奇兵3》的心態欣賞,否則只會令你失望而回。反而值得留意的是,導演在15年前的拍攝角度與剪接手法,由一開始的深海探測儀器,至到最後鐵達尼號沉沒一刻,各個鏡頭本身已經充滿立體感,這無疑有助3D變身工程更顯效果。可見占士金馬倫當年的才華,在15年後的今天仍然受用,而且沒有半分過氣之嫌。如果選擇備有震動座位的電影院,更能使3D效果錦上添花,增加電影的逼真感。
《鐵達尼號3D》全長3小時17分鐘,可是絕無悶場,就算你之前已觀看過幾多次也好。因為這是一齣可以看一世的電影,不同的年紀看,會看出不同的東西。例如1997年時你集中火力去看傑克和露絲You Jump I Jump的激情浪漫,黃昏登上船頭欄杆的情深一吻,窮畫家替富家女畫素描時的眼神。你未必明白頭等艙紳士為何堅持不肯穿上救生衣,你未必理解船長為何選擇走進駕駛艙迎接最後一刻,你未必體會得到年老的露絲為何在對大家說出一切後,獨自一人向大海投下「海洋之心」。
到了今天,你或者依然不會認同卡爾為了保命而抱著人家的小孩登上救生艇的懦夫行為,你或者依然不相信真的有神會聆聽得到臨終前的祈禱,你或者依然覺得工程師安德魯無需太過自責。但是以上種種,當你在2012年再看時,一經對比之下,一定有另一番感受,有另一種見解去解釋電影中眾人的選擇。對存在於那一個年代的階級觀念,甚或貧富懸殊有更深一層的意會。電影中帶出的訊息實在太多,每一個角色都性格鮮明,幾乎均可以獨立開拍成外傳。
當看完傑克和露絲的最後一吻,電影工作人員名單由Celine Dion的《My Heart Will Go On》伴奏下緩緩升起。看著一個個名字映進眼簾可能是很沉悶的,但是你可有想過,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細想過去197分鐘每段扣人心弦的經典情節?可否就這一次,試試不要做急不及待離開影院的一群?待到頭上燈光重新亮起,才走出時光隧道,回到現實,《鐵達尼號3D》留給你的印象一定會更堪回味。